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訊 5月18日,廣西首次發電企業合約電量轉讓交易在廣西電力交易中心進行,當天共4家火電企業申報需求,成交電量1億千瓦時。這是國內首次火電企業間的市場化電量在線交易,標志著廣西電力交易市場的產品進一步豐富,在通過市場手段優化資源配置、活躍交易市場的探索上邁出了新步伐。
受經濟持續下行、結構調整等綜合因素影響,近年來廣西用電增長放緩,發電產能嚴重過剩。2016年,廣西火電統調裝機1675萬千瓦,全年發電能力超過1000億千瓦時,但實際發電空間僅約300億千瓦時,尤其在豐水期為保障清潔可再生能源吸納,火電出力更為有限。為了履行交易合同,部分火電企業可能長期處于低負荷運行,在低谷時段甚至要降到穩燃出力以下“深度調峰”,此舉不僅加大了發電能耗,還存在一定的運行風險。而發電企業通過合約電量轉讓,既優化了電源結構,讓部分火電廠在全停調峰的情況下仍獲取有效收益,又讓另一部分因保安全、保供熱等因素無法停機的火電廠增加利用小時,提高運行經濟性。
據廣西電力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,該中心在廣西電網公司的大力支持下,開創性采用預結算、年清算的方式,將電網公司作為電量的蓄水池、電費的資金池,承擔了巨大改革風險,進一步解決了調度平衡與交易合同履行的協調困難,取得了確保電網安全及清潔能源消納、降低火電整體能耗、滿足用戶市場化電量需求的多方共贏。
數據顯示,廣西電力交易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計組織339家用戶與20家發電企業達成9批次直接交易電量423億千瓦時,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約28億元。其中,今年1~4月累計簽約電量278億千瓦時,比2016年市場化電量增長102.9%,可為企業減少用電成本約11.9億元。
廣西電力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,該中心將繼續探索服務市場主體健康成長的新思路、新舉措和新方式,進一步豐富交易品種,完善交易機制,推動廣西電力市場的健康平穩有序發展。(陳細英 陸英年 呂翔)